中国水利网站-专题关注-新闻专题-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报道-地方新闻

 服务项目     |      来源:米乐体育app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29 22:47:19


  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境内的云和湖,碧波荡漾,晶莹似镜,湖里小船悠悠,头戴斗笠、身穿蓑衣的老翁坐在船头,成了摄影师最爱的镜头,点缀湖边的村庄、田野和山林,好似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。

  这样的美景,缘自云和县主动出击、铁腕治水,整网箱、促转型、强保洁“三重奏”合力奏响,保护云和湖水生态环境。

  云和湖是龙泉溪经紧水滩、石塘、玉溪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三个人工湖的总称,水域面积50多平方公里,总库容14亿立方米,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,也是云和县重要的旅游资源,其中紧水滩和玉溪水库均为饮用水水源地,湖区水质长年符合国家Ⅱ类水质的标准。

  2003年,云和县首次引进“网箱养殖”技术,培养了一批养殖大户。凭借着优质的水资源,库区网箱养殖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鼎盛时期,超过4000只网箱同时下水,网箱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,每年带给农民近千万元收入。

  但是,部分渔民尝到网箱养殖的甜头后,盲目扩大网箱养殖规模。由于库区养殖方式落后,鱼种结构单一,残饵流失释放富营养的东西,导致水域生态失衡。与此同时,随着上游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云和湖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,自净能力减弱,库区水质面临着严重威胁。

  2010年,云和县委、县政府作出了“退渔养水”的决定,成立了网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积极开展网箱调查摸底,对所有网箱及设施进行登记编号、上牌,全面动员部署养殖网箱整治工作。

  至2011年3月初,全县共投入1000余万元,累计拆除网箱3249只,整治处理各类渔船113艘,全面取缔了库区内所有投饵类养殖网箱和辅助设施,并向库区投放600余万尾鲢鳙鱼苗,补齐生态链净化库区水质。通过整治,云和湖水生态环境得到非常明显改善,库区蓝藻增殖现象得到一定效果控制,也为保护下游玉溪水库饮用水水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
  打造一湖清水,云和在“壮士断腕”的同时,寻求转型。虽然不再从事渔业,大源乡垟后村农民张安梧家的渔船却没有闲置。现在他为过往村民和游客提供摆渡,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。同时,他种植的9亩白茶今年也进入了高产期。“预计收入能超过2万元。”张安梧说,现在不养鱼,收益也不错。下步他盘算着扩大茶叶种植培养面积,为以后的增收奠定基础。和大源乡一样,石塘镇根据区域特点和优势,也提出“生态立镇、旅游兴镇、茶业富镇”的发展的策略,鼓励渔民向岸上、山上转移,沿着茶业富镇的规划思路,很多渔民变身茶农,短短两年,石塘镇茶叶种植规模已达到2.7万亩,总产量约612吨。

  云和县洁利纸业有限公司,曾先后被授予“云和县纳税二十强”和“工业二十强”称号,是云和县重点企业,2010年公司实现产值1681万元,实现税收80.2万元。由于能耗高、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排放量大,2011年9月28日,云和县洁利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克武拉下了电闸,忍痛关闭经营了近10年的工厂,变卖所有的机器设备,转战来料加工。同期被关停的还有恒德纸业有限公司。

  为了生态,云和县下定决心,绝不以生态换取GDP。洁利纸业、恒德纸业公司搬迁后,通过招商引资,所留下的厂房被引进的浙江施特德尔家私有限公司承租,并带动了周边双港、小顺、石塘等村发展木制品加工业。每年厂房的租金增加了石塘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,促进了村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。

  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,云和县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经济的主战场,在产业定位、路径选择上做好文章,编制了《浙江云和工业园区新区产业功能分区规划》,确定了产业空间发展格局。

  以“拆违治水”为突破口,云和县倒逼企业转型升级,大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工业治污,目前,限期整改企业有32家,关停企业3家。集中整治了一批“低、小、散”企业,积极引导合乎条件的企业入园集聚发展。目前占地50亩、总投资1亿多元的木制教玩具小微企业产业园,已开工建设,预计2015年年初可完成第一期工程,全面建成后可安排小微企业30多家。

  紧盯“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鱼游”的目标,从2010年开始,云和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,聘请专业保洁打捞队伍,在紧水滩、石塘库区进行全天候、拉网式保洁作业,并定期对打捞物进行无害化处理。去年年底,更是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专门安排资金购买了一艘专业保洁船,用于紧水滩、石塘库区的日常保洁,大幅度的提升了库区的保洁能力。

  今年1月,云和县对全县所有河道实行“河长制”管理,龙泉溪流域(云和段)等县域内9条主要河道的“河长”,分别由县委常委担任;乡镇级“河长”,分别由流经各乡镇(街道)主要负责人担任;根据行政区域划分,还设立了由村两委负责人担任的村级“河长”。

  结合实际,因河制宜,云和县积极探索河道保洁和长效管理新模式。对县城核心区河道的保洁,通过公开对外招标的方式来进行市场化运作,实行社会化管理,改变原有河道保洁人员流动性强、年龄偏大、保洁效果不佳的管理现在的状况;对农村河道保洁,将农村村庄保洁和河道保洁工作实行统一管理,同一区域内的村庄与河道保洁人员,实行统一安排,原则上由同一人兼任,解决了“河道垃圾上岸、岸上垃圾下河”的难题,并对同一区域内村庄与河道保洁工作实行统一督察,统一考核,分县、乡镇(街道)、村进行三级监督。

  同时,云台县制定出台了河道保洁管理考核办法、河道保洁实施方案,将“河长制”落实情况和河道保洁工作,纳入乡镇(街道)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,每月开展工作督察,以“红榜黄牌”的形式通报督察结果,慢慢地增加属地管理,逐步建立长效机制,强化日常保洁。

  随着“五水共治”和云和湖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,云和湖天更蓝、水更清、景更美了。